父母的苦惱(2)
現下,學生勤工儉學比起八十年代筆者讀書時要普遍得多。但是勤工儉學無法成為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的主要手段。學生在假期中可以打一些工,但如果平時一邊學習一邊打工,肯定要影響學業,現下的孩子也吃不起這份苦。市場上勤工儉學的最高價格是每小時5塊錢民眾幣,每天8小時一周5個工作日,暑假8周(二個月)打足也只有1600元,相對於每年上萬元的開銷簡直是杯水車薪。即便如此,對勤工儉學的學生來說還不是人人都能賺到這個數的。
20年的教育歷程充滿不確定性。孩子呱呱墜地,最先令人擔心的是孩子能否抵抗疾病的侵襲。稍大一些,要擔心孩子摔傷、碰上車禍等意外。進入學前教育,各種興趣班的費用花錢如流水。孩子剛到入學年齡,家長就四處托關係、走後門想讓孩子上好的國小,花出幾萬的“贊助費”也顧不上心疼,還就怕沒有地方送。升國中、考高中、進大學,三年一考勝似“科舉”。孩子挑燈夜戰、父母“回爐”陪讀,考不上為將來就業發愁,考上了為高額的學費發愁。一方面是49萬培養一個孩子,49萬元像一座大山壓得家庭喘不過氣來,另一方面是家長應付高額撫養費的手段極其有限,孩子20年的教育歷程與這對矛盾如影隨形、日日相伴。
儘管近幾年社會上對“教育產業化”批評之聲不絕於耳,對教育高收費人人痛恨、眾口一詞無情鞭撻,要求教育再一次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但是普通老百姓勢單力薄,無權製定教育政策,更無法抗拒“教育產業化”的社會現實。因此,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般家庭還必須面對教育高消費的現狀,還必須準備49萬元來培養自己的孩子。收入低微卻支出昂貴,因此每個家庭和社會成員,都必須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和資產,製定個人和家庭的理財規劃,節約開支,透過豐富的投資工具將有限的收入與資產進行增值保值,為家庭成員構築保障體系,應對各種不可預測的風險。這才是應對教育高收費的積極態度和聰明辦法,憤怒、哀嘆、抱怨、發牢騷非但於事無補,而且無法當作支付賬單的支票使用。與為撫養孩子勒緊褲帶、降低家庭生活質量水準相比,進取型的理財規劃不但能滿足孩子教育開支的需求,而且能夠維持、甚至逐步提升生活水準,真正創建衣食無憂、和諧美滿的福祉家庭。那麼,什麼是個人和家庭理財規劃?理財規劃有什麼優勢?理財規劃如何製定?……讓我們暫時拋開教育高收費的煩惱,跟隨筆者的介紹,步入個人理財的廣闊空間,細細體味理財規劃的無限魅力。
二 理財規劃(1)
20世紀70年代,理財規劃首先出現下美國,當時主要為美國公眾解決如何進行合理避稅的問題。早期的理財規劃停留在財務顧問的基礎上,沒有形成自成一體的理論和統一的操作程式。因此,不但客戶不清楚,就連一些從事財務顧問服務的人員也不清楚理財規劃與財務顧問的區別。
1985年第一個理財規劃師協會在美國成立,隨即英國在1986年、日本於1987年都成立了由國家認可的理財規劃師協會。
1990年“國際理財規劃師協會”成立。該協會為理財規劃師製訂統一的頭班道德標準、勝任能力標準和實際操作標準。在總的原則下,各國各地區的成員協會組織根據各自國家的經濟、政治制度製定具體標準,規範理財規劃師註冊程式,舉行理財規劃師考試,頒發理財規劃師證書。在發達國家,“先診斷、後規劃、再實施、末評估”的專業理財規劃服務已被廣泛地接受,並成為個人金融領域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大陸的理財規劃師組織經過不懈地努力,已經取得國際理財規劃師協會的授權,在中國大陸舉辦考試和進行資格認証。業內人士預計,不久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將會從優秀的証券投資人才、保險經紀人和銀行的客戶經理中脫穎而出。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產生股票的柜台交易起,中國人開始嘗試除了工資以外透過投資賺錢的方法。在其後的二十年中,各種金融產品和房地產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投資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人們開始談論“理財”這個詞。但是,什麼是真正的理財?投資和理財有何區別?許多人並不清楚。據筆者觀察,現下市場上所有的“理財”都是叫你買東西,讓你投資。即便是銀行的理財中心,也是把各種金融產品堆積在一起,充其量是一個金融超市。中國人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但是一旦涉及到投資,投資者會陷入“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窘迫境地。主觀上,由於不具備財務分析知識,無法判別自己的財務情況是否屬正常,是承擔了過大的投資風險,還是過於保守閑置了資產;客觀上,由於投資品種紛繁複雜,行情價格瞬息萬變,一般投資者既無精力時刻關心自己的投資,也無專業知識判斷行情的未來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透過道聽途說或憑一時之勇投資,如同盲人騎瞎馬,不僅不會帶來收益,而且可能蒙受損失。筆者認為“投資≠理財”,投資是實現理財的手段,不能代替理財。如果錯把“投資”當作“理財”,不理財就投資,其本質就是透過金融產品進行賭博,而且通常是“十賭九輸”。因此,迄今為止並沒有人真正幫助您“理”過“財”。
真正的理財亦稱“理財規劃”,強調一個“理”字,分為“財務理財”(量身定製)和“投資理財”(獨立觀點、比較研究)兩個部分。“財務理財”(量身定製)要求理財規劃師在詳細收集客戶財務資料的基礎上, 對個人和家庭的現金收支、資產狀況和投資品種進行盤點和清理,發現存在的問題,改變不合理的開支與投資;測試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構建最優的資產配置組合,製定符合自身特點的投資與保障計畫,並針對客戶各自獨有的財務難題提出解決方案,其角色好比是金融醫生。
“投資理財”(獨立觀點、比較研究)意為理財規劃師經過比較研究,客觀公正地評價所有金融機構的產品,並以此評價為基礎,幫助客戶選取最優、最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即使理財規劃師本人是金融機構的員工,也不能罔顧實際情況一味推薦本單位的產品。理財規劃師的獨立性和客觀公正性等同於貿易中商品檢驗局的地位。一旦喪失了客觀公正性和獨立性,理財規劃即失去了其作用和價值。現下某些機構把理財服務定位於金融產品的推銷手段網絡工程|電話系統|電腦服務|監控系統|門禁系統|Telephone system|商業電話系統|搬遷電話系統劉玉璞|youtube中文版|directx 9 0免費下載|Facebook 中文板|gmail信箱登入|琳賽蘿涵懷孕|安定亞|徐煦|聰明丸|,從根本上改變了理財規劃的性質,當然得不到客戶的青睞。
投資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是“神”管的事情;理財的目的是使資產全面、穩定地增長,是“人”管的事情。由於我們是人,因此穩定增長是正道,暴利是運氣;普通人只能借助理財規劃,構建資產配置組合以俟天命惠顧。
理財規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理財心理測試。2002年的諾貝拉經濟學獎授予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丹尼爾?卡恩曼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弗農?史密斯教授。丹尼爾?卡恩曼是因為“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特別是與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製定有關的研究”而得獎;弗農?史密斯則是因為“透過實驗室試驗進行經濟方面的經驗性分析,特別是對各種市場機製的研究”而得獎。這次授獎一反過去諾貝拉經濟學獎只授予完全理性的道統經濟學和計算嚴密的數量經濟學的慣例,首次授予了專門研究人捉摸不定的心理對經濟行為影響的“行為經濟學”,足見其在經濟學和應用領域的地位日益突出,標誌著一門古老而嶄新的學科──行為經濟學正式步入經濟學的殿堂,是經濟學、金融學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道統經濟學和數量經濟學假設人的經濟行為完全出於理性思考,按照是否具有價值追求個人利益。假設他們會合理地利用自己所收集到的訊息來估計將來出現的不同結果,然後獲取最大收益。但是這種假設與實際經濟活動中人們的行為相去甚遠。比如在股市上,經常出現價格飆漲、股票價值降低,股民卻不假思索地跟風買進;而股市暴跌股票價值凸現時,股民又倉皇出逃,即便價格一低再低,仍舊無人問津。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道統的理性經濟理論卻無法解釋。
- Apr 06 Mon 2009 11:56
父母的苦惱(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